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校友们:
你们好!
5月26日,是值得我们每一位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和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师生共同铭记的美好日子。因为这一天,是我们历代广电人、干函人和文产人不忘初心、坚守梦想、创新创业、砥砺奋进而换来的诞辰之日。
让我们诚挚地道一声:母校,生日快乐!
顺应时势,志在育人。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一声春雷唤醒了沉睡的大地,广播电视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1983年,四川省广播电视学校挂牌成立,学校先后为四川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培养了播音、主持、节目制作、广电技术等2万余名广播电视专门人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和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总要求。1985年,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应运而生,并先后在全省各地市州设立200余个函授工作站开设50多个专业,为社会培养了17万名适应改革开放需求的“四化”干部。两所学校均在第一次创业大潮中小试牛刀、崭露头角,在教育战线的不同领域各显身手、成绩斐然。
原省广电厅领导卢子贵等参加广电校教学楼奠基仪式
干函院首届学员毕业典礼
高瞻远瞩,抢抓机遇。岁月的脚步跨入21世纪,党的十六大提出“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这为我国21世纪初的文化繁荣发展指明前进的方向。2006年5月26日,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川府函[2006]39号),以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和四川省广播电视学校为建校基础,保留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的牌子和建制,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破茧而出,同时加挂四川省宣传文化干部培训中心的牌子,“两院一中心”的运营模式正式开启,第二次创业浪潮在披荆斩棘中拉开序幕。创业为艰,筚路蓝缕。文化产业专门人才的培养在新中国发展史上尚无先例,勇敢而敏锐的文产人首开先河、栉风沐雨、敢为人先、朝乾夕惕。学校坚持“源于文化,兴于产业”的办学理念,按照“特色办学,实践育人”的办学思路,秉承“以德育人,以文化人”的校训,按照融“教学做、产学研”一体的办学模式学赶标杆。十余年来,文产人创业干事的激情和梦想不断奔涌蜕变,育人初心的责任与情怀始终坚如磐石。学院先后通过省教育厅办学水平合格评估、跻身省级示范高职院校行列、努力争创省级优质高校,为全省宣传文化战线培训干部3万余人次……一路走来,文产人在摸索中前行,在前行中收获,在借鉴和交流中绽放,他们用自己的勤奋与汗水换来一路高歌、捷报频传。

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正式成立

四川省宣传文化干部培训中心挂牌
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2006届新生开学典礼
潮平两岸阔,扬帆正当时。岁月的年轮飞驰至2020,新一届校党委接过人才培养的历史接力棒。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任、守护校园“绿岛”安全是新一届领导班子面临的第一场大考。学校党委领导勇挑政治责任,以战时状态、战时机制,第一时间成立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科学对症、精准施策,政令畅达、高效运转。全校师生积极响应,以艺战“疫”、志愿服务、在线教学、招生就业、返校复学、基础建设……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学校党委以实际行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学校事业发展“双重任务”,以坚定的信心决心奋力夺取“双胜利”。与此同时,校党委针对学校实际,重调研、补短板、强谋划,班子成员勇立潮头、审时度势、革旧维新、锐意改革,将结合30余年的教育创业沉淀,积累两次迭代创业的有益经验,摁下“全省宣传文化干部培训”和“文化产业专门人才培养”之“快进键”,重点将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干部培训、校企合作及国际交流等方面续写昨日灿烂辉煌,绘就明日宏伟蓝图。
我校会展学子首夺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特等奖
我校荣获中国教育在线“2019年四川省十佳网络口碑高职院校”
亲爱的师生、校友们: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尺璧非宝,寸阴是竞。教育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发展是历史交给我们的时代责任。让我们从0破茧,向1生长,在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中实现“蝶变”与“重生”;让我们双轮驱动、并驾齐驱,在新一轮改革发展中诠释“微变”与“裂变”的深刻含义;让我们与时俱进、只争朝夕,在新一轮千帆竞发中实现“双高”的文产梦想;让我们张开双臂、不负韶华,共同迎接扑面而来的第三次创业浪潮!
校党委书记:代光举
院长:罗晓东
编辑:杨镒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