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内新闻

校内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内新闻 -> 正文

“产业数字化助力民间工艺创新发展﹒高峰论坛”暨四川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2021年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

发布时间:2021-12-29 来源: 作者:

12月25日,“产业数字化助力民间工艺创新发展·高峰论坛”——2021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与艺术专委会年会暨四川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2021年学术研讨会通过腾讯云视频会议的形式召开。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第五篇中提出的“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发展思路,为加快推动四川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科学发展,进一步提升学术影响力,更好地发挥学术引领作用,结合当前国家文化产业发展战略部署与文化产业研究热点,立足地域文化资源以及高校新文科建设方向,论坛在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四川省教育厅联合指导下,由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四川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与艺术专委会主办,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四川文化产业普及基地承办,“一带一路”国际艺术教育联盟、北京印刷学院艺术与科技研究中心、成都大学传统工艺研究院协办,《民艺》杂志、《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提供学术支持。

本次学术研讨会包括“科学、技术与民间工艺”主旨论坛以及“民间工艺创新发展”“产学研融合”“产业数字化与传统文化振兴”三个分论坛,特别邀请到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孙建君、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张夫也、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刘兵等国内从事民间工艺研究的高校、科研院所、知名企业专家学者及民间工艺传承工作者,围绕会议主题,深入聚焦民间艺术之美,共同研讨民间艺术数字化创新发展之路。

论坛开幕式由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党委委员黄萍主持,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院长,四川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罗晓东以及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北京印刷学院艺术与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刘兵先后致辞。罗晓东向参加本次论坛的专家学者表示欢迎。他指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以及2021年全国两会提出“数字中国”建设目标,赋予我们更多的责任和机遇来对民间工艺进行数字化传承、保护与创新。通过合理的产业数字化建设来发挥民间工艺独有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加强“民间工艺数字化”专业建设,突出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特色和优势,使具有极高文化价值的中华民间艺术作为文化精品传承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议题。刘兵教授对此次论坛的举办表示祝贺,并从数字化转型的视角出发,探讨民间工艺发展研究的探索之路。他讲到,当下的学科系统仍然基于工业时代的产业结构逻辑上,面对信息时代和智能时代,哲学、艺术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法学等形成的各自独立的认知系统已稍显滞后,这正是我们构建艺术与科技跨界研究方法的时代语境。论坛旨在探索民间工艺的数字化发展道路,寻求数字化技术与民间工艺之间的融合方法,希望对民间工艺的数字化创新作出一些有积极意义的尝试。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院长四川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罗晓东致辞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北京印刷学院艺术与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刘兵致辞

“产业数字化助力民间工艺创新发展·高峰论坛”——2021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与艺术专委会年会暨四川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2021年学术研讨会通过腾讯云视频会议的形式召开

开幕式结束后,主旨论坛“科学、技术与民间工艺”如期进行。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院长詹颖担任学术主持。中国艺术研究院孙建君研究员为大家带来了以“传统工艺振兴与文化产业创新”为题的主旨发言。孙建君研究员围绕主题,从遗产与资源、保护与发展、传承与创新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刻阐释。在报告中,孙健君研究员从审美的角度高度评价了中国传统工艺的独特审美价值和人文精神、历史文化价值;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阐释了民间工艺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民间智慧的创造性转化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意义;从加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的角度,指出了传统工艺的振兴具有广泛的社会学与文化学意义。孙健君研究员提出了传统工艺在中国当代社会中的四种存在形态,以皮影、刺绣、剪纸等民间工艺为例,探讨了在民间工艺的传承创新过程中,应以保护好非遗的核心内涵为前提,进行有效的市场开发,推动文化产业创新性发展,为丰富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性做出贡献。孙健君研究员的报告为传统工艺振兴与文化产业创新指出了发展方向和路径,发人深省、启发思考。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张夫也教授作了题为“信息文明进程中的民艺”的主旨发言。在报告中,张夫也教授探讨了信息文明背景下民艺文化和工艺文化的独特审美价值和社会文化意义。指出,民艺既是作品,更是生活的过程。信息文明背景下,世界文化向着多元化、开放化、融合化方面发展,民艺因其手工的温度和人文的温情而更具独特价值,而如何解决文化全球化与民艺的特色发展之间的矛盾,张夫也教授认为应该在保持特色的基础上,对两者选择性地加以融合。同时,他指出了民艺的归属,在艺术化、审美化的发展趋势下,民艺的审美多样性和新的审美方式构成了新的时代特点,要在中华民族的宏大叙事中去发掘56个民族的大家庭成员有普遍影响的、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覆盖的民艺文化。最后,概括出当代民艺的境界:以手思考、用心造物,为灵魂创造生动的价值。张夫也教授的报告为如何阐发信息时代的民艺创新价值进行了深刻的阐释,提出了极具启发的观点,对于推进民艺的现代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刘兵教授以“从地方性知识视角看民间工艺”为题,从哲学科学的角度阐释了对于地方性知识的理解,探讨了地方性知识与普遍性、一元论与文化相对主义之间的关系问题。指出了对于地方性知识关注的深层意义在于提醒人们那些非西方科学的“地方性知识”也是重要的、有效的,也可以是“普遍性”的。在此理论背景下,刘兵教授从地方性知识的视角探讨了民间工艺在知识分类系统中的地位和价值、分析了民间工艺与广义的“技术”的关系、民间工艺与默会知识和具身性的关系,并提出了对民间工艺进行个案研究的重要性。刘兵教授的报告对于探究民间工艺如何在新时代传承创新、进行市场化发展等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哲学视角,极具启发价值。

下午,“民间工艺创新发展”“产学研融合”“产业数字化与传统文化振兴”三场青年学术分论坛顺利举行。

第一分论坛议题为“民间工艺创新发展”,由成都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李星丽教授担任学术主持,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李江副教授担任学术评议。论坛邀请到四川农业大学曾静、重庆工商大学梁轩、北京印刷学院刘欢、北京印刷学院宋双意、北京印刷学院张欣悦、安徽工程大学舒富妹、内蒙古艺术学院刘志文、内蒙古艺术学院刘佳欣、成都大学朱家李进行了进行了主题分享与研讨。

第二分论坛议题为“产学研融合”,由重庆工商大学艺术学院李洋教授担任学术主持,中国装饰杂志社编辑部主任、副编审周志老师担任学术评议。论坛邀请到北京电影学院尹冰,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王俊、杨镒,清华大学杜凡怡,北京印刷学院崔如飞,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肖萍、内蒙古师范大学邸子豪,北京印刷学院郝亚雯,成都大学廖夏妍、张国旭,西安市西大附中浐灞中学唐也栋进行了进行了主题分享与研讨。

第三分论坛议题为“产业数字化与传统文化振兴”,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与艺术专委会秘书长、北京印刷学院滕晓铂副教授担任学术主持,内蒙古艺术学院高俊虹教授担任学术评议。论坛邀请到广西艺术学院黄清穗、厦门理工学院赵展鹏、成都艺术职业大学罗丹、北京印刷学院马桂纯、北京印刷学院刘甜甜、北京印刷学院徐嘉武、北京印刷学院马鸿阅、内蒙古艺术学院王洁莹进行了主题分享与研讨。

论坛闭幕式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与艺术专委会主任、北京印刷学院副教授袁园主持,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院长詹颖受主办方委托担任闭幕式致辞嘉宾。为了鼓励创新,奖掖后学,本次论坛特别设立了研究生优秀论文奖。经由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资深学术杂志编审组成的论文评选委员会的几轮认真评审,从本届论坛的入围论文中遴选出18位研究生的优秀论文。闭幕式上,特别邀请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装饰》杂志编辑部主任周志为大家宣读了入选研究生优秀论文获奖名单。

本次论坛聚焦产业数字化背景下民间工艺创新发展在实践过程中的经验与问题,共同研讨了民间工艺数字化传承、保护与创新的关键问题及未来走向。进一步丰富、支撑了产业数字化助力民间工艺创新发展的内涵,为推动四川地区特色文化产业资源挖掘、创新性发展,为推进四川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线下参会嘉宾合影

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闫现磊/文

会务组、艺术设计学院屈培泉/图

编辑:蒲梦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