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2017级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全体学生由专业教师王刚老师、曹洪老师带队前往阿坝进行为期两天的实践教学活动,这次活动主旨是了解藏羌文化元素,实地考察岷江上游文化序列。
本次外出实践教学途径中国羌族博物馆、中国古羌城、汶川“五一二”特大地震纪念馆等。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们陆续在岷江上游和杂谷脑河沿岸的汶川县威州姜维城、理县箭山寨、茂县营盘山等地发现了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这些考古发现,不仅说明了今天羌族分布的地区很早就有人类栖息繁衍,而且为探讨岷江上游古文化的渊源提供了新的资料和线索。在老师的带领下,全体学生对于岷江上游文化序列发展,尤其营盘山遗址、牟托一号墓、青铜器氯化亚铜处理方式等方面有了具体了解,对羌族生产生活方式、建筑特色、现当代文创艺术发展元素追根溯源,而博物馆陈列灯光、布展等方面也是本次实践教学的重点。
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在下一步教学过程中,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着力加强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更好地服务文创板块课程体系、文物修复课程体系等。通过实践教学,加强学生知识转化能力,为日后就业创造更好条件。


(文博学院 王刚/文、图)
编辑:肖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