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艺术设计学院2023级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60余名师生奔赴四川夹江县909核潜艇基地,开启一场“红色铸魂 + 专业赋能”的沉浸式实践教学活动。
此次实践教学活动旨在打破传统课堂边界,将国家级红色教育基地转化为数字艺术创作的“活教材”,在筑牢学生家国情怀的同时,以真实场景为依托锤炼数字建模、素材解构等核心专业能力,为红色主题数字作品创作积累丰富素材与创新灵感。活动全程围绕“精神解码—技术采集—创作构思”展开,在二机部第一研究设计院旧址,带队教师现场讲解历史质感数字化转译方法,指导学生用数字手绘分层记录墙面肌理与文件细节,并就“如何用色彩还原年代感”展开讨论。在彭士禄院士旧居,师生运用高像素相机拍摄各类实物,完成素材标注与归档,初步建成“科学家精神”视觉素材库。在中国核动力科技馆,全景拍摄小组围绕核潜艇主控室模型采集三维数据,并研讨“虚拟展馆动线设计”,确定“历史回顾—技术解密—精神传承”三大交互板块。
“‘精神浸润 + 技术实战’的实践教学模式,为培养‘技道兼修’的数字艺术人才提供了有效路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教师施舒总结道,红色文化中蕴含的精神力量是数字艺术创作的宝贵源泉,而数字技术则是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焕发生机的重要载体。未来,该专业将持续深化“红色资源 + 数字技术”的教学实践,以红色文化为创作内核、以数字技术为传播载体,推动红色文化在虚拟空间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培养更多“技道兼修”的数字艺术人才。


艺术设计学院 施舒/文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