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园之声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之声 -> 正文

“文星光影”影评征集一等奖作品|周处除三害影评

发布时间:2025-11-24 来源: 作者:

在我看来,《周处除三害》电影有三大主题:存在与死亡、人的欲望与恐惧、思想的解放与意识的觉醒。

存在与死亡。很明显,主人公正是因为面临肺癌晚期的死亡威胁,才对死亡有了更深入的思考,继而才开启了“证明存在"的除害旅程因为他不想死了也没人知道他是谁。想要证明存在,是人类的共性。这部电影把“必死”的结局明晃晃地悬置在头顶,让人对二者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人的欲望与恐惧。主人公陈桂林身上有欲望——为救奶奶而杀人赚钱,奶奶去世了,就再无担忧和畏惧了。除此之外,香港仔有欲望和恐惧、程小美有、林禄和有,似乎只要是人都会有。而林禄和创造的“新心灵社”讲的正是人对俗世欲望的消除。

思想的解放与意识的觉醒。电影中更是花了很大篇幅去讲述了“新心灵社”,陈桂林那段仿佛大屠杀式的场景,叫人心惊胆战:一是镜头的残忍,二是思想无救的愚昧。面对在思想上无可救药的人,濒死的通缉犯采取的手段干脆利落一一以暴制暴,一 干二净。 看到结局的时候我哭了,落泪的那一刻,我产生了自责,因为我在心疼一个罪犯,甚至希望他不被判死。

人在作恶,也会行善。他的恶是否真恶,善是否能抵恶。世间所有的事应该都是具备相对性的,误以为“肺癌晚期”后所作出的“善行”,一场赎罪的私刑却救赎了小美。陈桂林的身上,我看到了人性上最柔软的一面,是亲情,也有一个男人的柔情。他善待“绑架”的孩子,善待被侵犯的小美,也善待没有恶行的人。即使枪杀一片信徒,他也给过她们机会。

这样来看,我似乎不该为自己刚才的落泪而感到抱歉。“谁不能好好地对待别人的身体,也就没有好好地对待自己的灵魂”。至少,我是可以心疼陈桂林的,毕竟我要重视他的身体,也要直视我的灵魂。

有人的地方,便有江湖。何为江湖,在我看来这是一个集各种人性展现的集合地,是名利的追逐场,是人情世故的发生地,是社会本身的形态,归根结底是因人性而形成的。之于人性,没有优缺点,这是每个人都具备的,只是每个人具备的程度不同,且每个人遇到的事和而不同。这里有黑有白,有善有恶,有好有坏,有真有假,或许绝大多数人和事都是混合的共同体,黑白交杂,善恶难分,好坏参半,真假难辨,就像电影中的陈桂林,说到底我们都是陈桂林,但每个人所体现的形式不同而己。

都说善恶有别,但实际上什么是真善、什么是真恶,绝大多数人所下的定义也未必能分清,或许根本就没法被彻底阐述,因为这其中都夹杂着个人利益和个人立场,故而压根就没有纯纯粹粹的善和恶,更多的是善和恶同时存在于个人。

只能说善恶是交替的,是彼此不断转换的,是存在于每个人当中的共同体。就像陈桂林一样,就像我们每个人,针对不同的事和人都可能会有不同的起心与动念。

文化旅游学院 23级酒店管理2班丁春香